牛慕慈陽光基金會諮商心理師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示範
晴晴小的時候,晴媽就立志要讓她有一個正常的童年,像哥哥一樣能自由自在地出門玩耍、交朋友,即使知道血管瘤會帶來一些挑戰,也要盡量克服。
在晴晴還小不懂事的時候,外出的壓力其實是發生在媽媽身上。太多的鄰居婆婆過來關心晴晴怎麼了?提供各式各樣的偏方、醫療資訊,有時候是臉上露出很惋惜的表情,覺得她這麼漂亮的臉蛋長了一片胎記真是太可惜了!雖然大部分是好意,還是讓媽媽心裡很累。但她總是告訴自己:「我所面對的一切就是晴晴以後會遇到的狀況,我要先做練習,以後才能教她!」這個信念每天都支持著她再度出發,久了竟然也就比較駕輕就熟,知道該怎麼做。
等到晴晴懂事些,媽媽有時回應他人以後,會和晴晴用她能夠明白的話語去說明剛剛那個人怎麼了,媽媽為什麼要這樣回答,做機會教育與示範。媽媽相信日積月累,自己所累積的應對功夫將會傳授給晴晴。晴媽的四大工夫如下:
1. 合理的預期
知道人性是好奇的,對於臉部明顯的不同,人們容易特別注意並且有些反應。當晴媽建立好心理準備,知道晴晴被看、被問的機會很高,這是人的自然反應,就較能夠平常心面對,並且用比較包容的態度去解讀他人的反應。
2. 掌握控制權
晴媽知道嘴巴長在其他人臉上,他人有問的自由,但她更知道自己有回應與不回應的權利。她會判斷對方是屬於真心關懷或是隨口問問的類型,並依照自己當天的時間與體力來決定要怎麼回應,不需要時時要求自己很有禮貌或是有耐心,這讓她很自在。
3. 建立多元的回應技巧
可以思考或建立不同方式的回應法,在不同的情境彈性的運用。例如:
盡在不言中。有時候不想說話,用微笑、點頭或直視對方等方式表達心情,已很足夠。
簡短回應。當自己較無意願回應時,通常以簡短的說明結束談話「這是胎記,謝謝你的關心。」「這個已經在治療中,我們很好。」
機會教育。有時基於想要讓大眾多了解血管瘤這個議題,晴媽會多介紹一點醫學概念,尤其是
他人可能會擔心的事情「這是天生的,並不會傳染」甚至帶著衛教單張讓有心的人看一看,多分了解、多分理解。
幽默風趣。晴媽年輕時很愛開玩笑,她發現幽默有時候可以化解尷尬並且帶來轉化,像她曾經說過:「這是天使太愛她,在她臉上親太用力的吻痕」、「這位小姐愛漂亮,在我肚子裡就偷塗腮紅,還塗這麼大」。他人聽了通常不會再問太多為什麼。
轉移話題。有時候反過來關心對方:「您很關心小孩,你也有孩子/孫子嗎?」「謝謝你的建議。最近天氣這麼熱,真令人難受。你們都去哪裡活動?」
4. 適當轉換心情
有時候不想理會其他人,晴媽會專心地做自己的事或是好好和孩子玩,讓自己保持忙碌而不被打擾。心情煩悶或是疲倦的時候,晴媽會看看風景、想想開心的事情,還有她喜歡閱讀小說、攝影、做運動,這些日常的習慣都會讓她心情平靜,照顧好自己的心情。
善用資源,主動交流
晴晴媽並不是一開始就養成了這些功夫,她很慶幸從晴晴幾個月大的時候她就加入了陽光基金會的大家族,社工每年都固定舉辦血管瘤家庭聚會,好多父母帶著不同年齡的血管瘤孩子參加活動,她看到很多孩子很活潑有自信,就會好奇的詢問其他父母是怎麼教養孩子的,在交流中她聽到很多很受用的觀念,像是要給孩子正常的社交環境、父母要先走出來等等。大家也常會交流遇到關注時,各種回應的方法。而心理師在與她個別談話時,協助她去整理自己的觀念還有能力,幫助她建構出自己的四大工夫,給予她肯定,讓她更有信心的發展自己的教養技巧。她很感激這些服務,期待日後也能帶領晴晴建立自己的獨門功夫,自在的應對他人。
Tips:
隨著孩子年紀成長,孩子也會好奇大家的提問,也開始逐漸有能力自己應對。父母可以親身示範讓孩子模仿學習,隨著各式情境,運用不同的應對技巧。
先做好心理調適,設定合理的期待並且適當轉換心情,就能好好運用所知的技巧!
善用陽光基金會及網路社群的資源與力量,借鏡他人的經驗,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教養/應對技巧。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