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

胎記就醫前的停‧看‧聽

陽光基金會專案經理 賴秀雯

 
胎記就醫前

當您帶著孩子就醫想確認胎記診斷,或者回診治療時,是否有以下的疑慮或擔心呢?

〝應該找哪個醫師治療比較有效果? 〞

〝要選哪個治療比較有效? 〞

〝好不容易掛到某某醫師,但是,我要問甚麼?〞

〝醫生好忙不敢多問〞

〝覺得哪裡怪怪的,但要怎麼問醫生!? 〞

〝這麼簡單的問題,還是不要問好了!? 〞

〝怎麼辦…醫師說完,我還是不懂!? 〞

無論是確認疾病診斷或是回診治療,如何把握有限的門診時間,與醫師做有效的溝通,本文整理許多家長的提問與經驗,告訴你胎記就醫前的停‧看‧聽!



胎記就醫前,選擇適合的醫療資源

您或許曾透過網路搜尋其他家長或病友的經驗,但在醫療選擇的時候,仍需要回到自身的現況進行評估,才能找到適合自己與孩子的醫療資源喔!

  • 尋求有相關治療經驗的醫師評估:有經驗的專科醫師能針對孩子的狀況進行診斷,並建議合適的治療方式,必要時,您也可再尋求第2意見,整合評估做出最後決定。

  • 思考自己在意和能負擔的條件是什麼?:門診與治療時間、就醫距離,例如:別人推薦的醫師/醫院在外縣市,我有能力長期穩定的往返配合就醫嗎?

  • 選擇適合自己的醫師:您與醫師的溝通是否順暢,也是非常重要的選擇因素!例如:我的擔心與問題很多,醫師真的都能懂,而且他的說明與關心讓我有放心的感覺;醫師雖然很嚴肅、話不多、說明很簡要,但他說的治療方式是讓我可以理解與安心的。

由於治療可能將持續一段不短的時間,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醫療資源,且能與自己生活取得平衡,有助於日後順利的配合,也更有助於減少未來就醫的障礙!


把握自身權利與責任

幾乎每家醫院都有《病人權利與義務》聲明,明確提到醫院對於病人就醫權利的保障,包含:公平獲得良好品質的醫療照護、獲得個人病情資訊、自由選擇與決定醫療方式、診療隱私等等權利,也就是告訴我們在就醫過程中,別不好意思開口,因為醫師有責任協助我們了解疾病與治療的相關資訊,讓我們判斷與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千萬別因為擔心醫師太忙或不敢提問,而錯過了保護自己健康的權益。


同時,也別忘了身為病人的責任,協助醫師了解自己的需要,才能獲得最適合自己的治療與照顧的建議喔!以下是診間溝通的三大重點:

  • 事前準備:台灣門診的現實狀況,醫師確實沒有很多時間讓我們無止盡的問問題,因此,就醫前的預備莫過於把想問醫師的問題,事先想清楚,若需要更可以透過寫下問題清單的方式,讓自己把握看診的有限時間。建議針對自己的疑惑,先上網搜尋資料、或透過家長團體或陽光社工去了解基本的資訊,再結合自己孩子的狀況與觀察如有相關紀錄的照片也可備著,利用門診向醫師請教。

  • 清楚提問(說明自己的考量與期待):提問也需要練習的,可以有禮貌的試著說明自己發現的狀況或擔心,讓醫生明白為何要問這個問題,也會增加醫師回答的意願跟方向喔!例如:”請問醫師,因為女兒要上小學了,就女兒的狀況,醫生會建議之後治療的頻率調整嗎?如果沒辦法密集的治療,會不會影響效果呢?”

  • 核對理解的正確性:聽完醫師的說明後,可以透過提問再跟醫師確認自己有沒有誤會,例如:”醫師你的意思是…這樣嗎?”


事前準備的方向

到底要問醫生哪些問題呢?若你也有這樣的疑惑,不妨跟著以下的步驟,循線思考:

1. 記錄症狀

  • 胎記是何時出現的?在那些部位?

  • 胎記是甚麼顏色? (包含胎記出現後的顏色有無變化?)

  • 有沒有不舒服?怎樣不舒服?

  • 胎記的顏色或溫度甚麼狀況下會有甚麼變化?如:天氣熱,胎記顏色變更紅;

  • 2次治療期間胎記有無變化?如:顏色變淡或者範圍變大等;

  • 胎記有沒有影響生活?例如:常常出血不方便等;

  • 有沒有其他的疾病?或正在做其他的治療?

  • 近期胎記是否有急遽改變,包括「面積增大」、「顏色加深」或者「形狀變得不規則」等情形。

  • 建議可透過拍照記錄,能夠具體、不依賴想像或憑感覺的觀察,但是拍照勿使用美肌功能,盡量在同一個空間和光線下紀錄,效果較好!

2. 特殊狀況

將與胎記可能相關,或者胎記近期的「特殊情況」記錄下來,才能提供更多線索讓醫師評估,例如:曉晴最近頻尿,曉晴媽媽擔心難道是肚子的血管瘤長大壓迫?曉晴媽媽開始觀察紀錄,頻尿的狀況與喝水的關係,也透過限制喝水量與時間來找出相關性。

3. 確認焦點

跟孩子、共同照顧者,核對孩子目前的狀況,確認觀察的完整性,也取得提問的共識;若還是有地方覺得怪怪的,但不知道如何觀察或提問,可以透過家長群組、臉書社團,甚至是找陽光社工諮詢,透過大家的經驗分享來幫自己聚焦喔!

4. 列出問題

想清楚自己的問題、擔心,或是希望醫師解釋的地方,最後一步就是要寫下來帶去診間提問。過來人的經驗是,寫出來比較萬無一失,不會在門診時因為緊張而遺漏。


不同時期門診的溝通重點

看診時,究竟想要知道、確認甚麼呢?這跟您前往就醫的目的相關,以下整理不同目的的相關提問!

1. 初期門診階段

由於尚未確認是哪一種胎記,這個階段主要是想確認疾病的正確診斷以及對應的治療,或許您已經透過網路搜尋各式資訊,不過,由於胎記的種類繁多,還是要由專科醫師診斷疾病類別,再確定是否需要治療以及治療的選擇,以下是首次門診可能的提問

  • 針對孩子/我的狀況,醫師的診斷名稱是?它是哪一種胎記種類?

  • 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嗎?這個胎記會再變大嗎?可能對健康造成甚麼影響嗎?

  • 這個狀況有哪些治療的方法?各有甚麼優缺點或副作用?

  • 如果不治療,會怎樣?孩子/我現在的年紀適合治療嗎?

  • 有沒有其他的治療方法,因為我擔心…

  • 這項治療主要的目的是?

  • 根據醫師經驗,這個治療的效果如何?最好的狀況可以到甚麼程度?

  • 這個治療需要的療程大約多久一次?估算需要治療的次數??

  • 這些治療會有甚麼副作用,或是注意事項嗎?

  • 治療後會出現甚麼狀況?如何照護?

  • 在生活中要注意哪些事情?

  • 有甚麼特別的狀況時要趕快回來複診?

  • 有沒有其他的疾病?或正在做其他的治療?務必讓醫生知道你的治療情況,正在服用的藥品或營養品,也別忘了把完整的包裝帶給醫生看。

  • 聽其他家長提過治療的費用是自費,我需要知道這治療的費用大約是多少來提早規劃?

如果對於醫師的說法以及治療方式,仍想知道其他醫師的想法,也可以諮詢第2意見後,再決定!

2. 治療階段/追蹤治療效果

這個階段,已經確定胎記的狀況,也已確定是否治療以及治療的方式,甚至已經開始治療,此時門診中與醫師多數是簡單對話、確認病況,這階段可能有的狀況:

(1) 治療一段時間後,想確認治療效果與後續治療期程與規劃;

(2) 胎記或身體出現甚麼狀況/變化,想要與醫師討論了解情況;

(3) 持續治療一段時間後,感到治療效果的停滯或不如預期,想跟醫師進一步討論是否仍需要持續治療或者想要增加治療效果的其他治療策略等。

以下也列出可能的提問,供參考:

  • 孩子胎記這段期間出現甚麼變化?(顏色變深/變淺了、治療完有反黑之狀況、面積大小的改變…..)

  • 曾經發生過甚麼情況?對於生活或照顧上產生甚麼影響,想請教醫師可能的原因或如何因應?

  • 已經持續治療一段時間,想了解醫師的評估,以及後續治療的建議為何?(透過說明胎記現況資訊,可以供醫師評估雷射安排的間距時間、雷射能量是否調整….)

當心中出現疑慮,建議主動掛門診向醫師諮詢,而非順從的配合醫師的計畫。順暢的醫病溝通,才能減少未來就醫的障礙喔!


協助孩子認識就醫的過程

無論孩子多大,對於進到醫院複雜的環境或者要經歷疼痛的治療,一定會有其感受與情緒,因此建議在就醫前,能透過一些準備來協助孩子認識就醫的原因與預備治療的過程。

  1. 透過繪本故事中主人翁的就醫歷程或趣事,讓孩子知道就醫的目的。(請醫生評估自己的胎記需不需要幫忙。)

  2. 透過了解就醫過程,討論可能會遇到的狀況,藉此了解/傾聽孩子的擔心。

  3. 了解孩子的想法後,進一步跟孩子討論因應的策略,例如:如果很痛時,可以怎麼辦?

透過這些預備與討論,不僅能讓孩子在心理上有所準備,家長也會知道孩子的想法,更能找到方法陪伴孩子。看見彼此為了治療而展現的勇氣與努力,對家長與孩子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194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