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皮膚科 邱足滿醫師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兒童血液科 翁德甫醫師

對於NF1(第一型神經纖維瘤病)患者,神經纖維瘤(neurofibromas)引起的皮膚搔癢是一個常見且非常令人困擾的症狀。搔癢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包括皮膚乾燥、神經纖維瘤周圍的發炎或神經末梢的異常刺激。以下是介紹一些建議的處理方法,涵蓋日常護理、藥物選擇等,建議與照顧自己的醫師或神經纖維瘤團隊討論以確保適合你的情況:
處理神經纖維瘤引起的搔癢
1. 日常護理
保持皮膚滋潤
使用溫和、無香料的保濕霜(如凡士林等),每天塗抹數次,特別是在洗澡後。乾燥的皮膚會加重搔癢感。
避免太熱的水洗澡,改用溫水(接近體溫),並縮短洗澡時間。
避免刺激
穿著寬鬆、透氣的棉質衣物或快乾排汗科技纖維材質,避免粗糙織物或緊身衣摩擦神經纖維瘤。
避免過度搔抓,因為這可能導致皮膚破損、皮膚感染或皮膚發炎惡化。突然很癢的時候可以冰敷擦一些清涼的產品止癢。
溫和清洗
用沐浴乳等溫和無皂洗液清潔患處,用手清洗即可,勿用摩擦力大的工具例如尼龍毛巾。建議不要使用香皂,因為酸鹼值高,會破壞弱酸性的皮膚,而且洗淨力太大容易傷害皮膚。
2. 非處方藥物與局部治療
藥膏
使用抗組織胺藥膏或含溫和類固醇(hydrocortisone 1%,例如皮質醇)的非處方藥膏,塗抹於搔癢部位,每天1-2次,連續使用不超過7天。這能緩解輕度炎症引起的搔癢。
注意:長期使用類固醇藥膏可能使皮膚變薄,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抗搔癢乳液
含有薄荷醇(menthol)或爐甘石(calamine)的乳液和製劑如美膚可樂洗劑、金貝比洗劑的產品可提供冷卻感,短暫緩解搔癢。
口服抗組織胺
若搔癢範圍較廣或夜間加重,可嘗試用抗組織胺藥(抗過敏口服藥物,如驅益異樂),每天一次,劑量依照醫師建議與症狀調整。這對過敏性或神經性搔癢可能有效。
3. 醫療介入
處方藥物
若搔癢嚴重且非處方藥無效,可請皮膚科醫師開立較強的局部類固醇(如含[betamethasone])或非類固醇抗發炎藥膏。調整口服抗組織胺、使用肥大細胞穩定藥物例如ketotifen口服藥,甚至有時候可能使用系統性類固醇(口服或注射)。
對於神經相關搔癢(如神經纖維瘤壓迫神經),醫師可能建議試用神經痛藥物鎮頑顛(gabapentin)或利瑞卡(pregabalin)等神經痛藥物來輔助,這些藥物能調節神經信號。
手術移除
若某個特定神經纖維瘤持續引起嚴重搔癢或不適,可考慮局部手術切除。但這僅適用於單個突出病灶,且新的神經纖維瘤可能在其他部位再生,需與醫師討論權衡利弊。
光照療法
在極少數情況下,若搔癢與皮膚炎症相關,醫師可能建議UVB照光療法,但這並非常規治療,且需專業設備。
4. 生活方式調整
控制環境因素
保持室內濕度(使用加濕器),避免過熱或過乾的環境,因為這些會加重搔癢。
壓力管理
壓力可能加劇神經性搔癢,試用放鬆技巧(如深呼吸或冥想)來緩解。
飲食觀察
若懷疑食物(如辛辣或過敏原)誘發搔癢,可記錄飲食日誌並調整,避免潛在觸發因素。
搔癢的可能原因與針對性處理
過度清洗:過度清洗會破壞具有重要保護功能的皮脂膜而造成搔癢,所以務必溫和清洗。
皮膚乾燥:加強保濕,使用潤膚劑。
局部炎症:使用弱效類固醇藥膏或不含類固醇的抗發炎藥膏。
神經刺激:可能是神經纖維瘤壓迫或異常放電,需神經科醫師評估並考慮神經調節藥物。
感染:若搔癢伴隨紅腫痛或滲液,可能是抓撓導致感染,需立即就醫並評估是否需使用抗生素。
注意事項
避免過度治療:長期使用強效藥物(如高強效類固醇)會有效,但可能損傷皮膚,應在醫師監督下進行。
警惕惡性徵兆:若搔癢伴隨神經纖維瘤快速增大、硬化或潰瘍,需立即就醫檢查,排除惡性週邊神經鞘瘤(MPNST)的可能性(雖罕見,但NF1患者應該考慮這類疾病)。
個人化調整:每位患者的搔癢原因和嚴重程度不同,若上述方法無效,建議與神經纖維瘤醫師團隊們討論進一步檢查(如皮膚切片或神經功能測試)。
總結
神經纖維瘤的皮膚症狀讓人非常困擾,輕度搔癢可透過溫和清洗、適度保濕、止癢、抗發炎藥膏和避免刺激來控制;若症狀持續或加重,應尋求醫療幫助,特別是針對神經相關搔癢,可能需要藥物或手術介入。保持耐心並與醫師有效的溝通與合作才是關鍵。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