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

父母自身的情緒照顧與家庭溝通

牛慕慈陽光基金會諮商心理師

 

逐步惡化的壓力反應                           
晴晴媽回憶起養育晴晴的歷程,還是五味雜陳。看到晴晴的第一眼,心中充滿感動,但看到她臉上不尋常的大片紅色痕跡,和醫護人員的凝重表情,心中冒出許多疑問與擔心。隨著晴晴滿月,紅色痕跡越來越突出與明顯,媽媽心中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晴晴第一次因為碰撞到血管瘤而出血時,晴媽真是害怕得無法言喻,擔心晴晴血流不止,不但直衝急診室,事後也嚴厲的責備自己不夠謹慎。後來才知道這狀況在血管瘤並不罕見,晴媽因此變得神經緊繃,幾秒都不敢讓晴晴離開自己的視線,怕她又受傷了,也嚴格禁止其他人觸碰晴晴。這樣的日子讓每天都過得好漫長,有時候睡前好不容易停下來時,突然會有一種強烈想哭的感覺,覺得為什麼日子會是這樣?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接下來要怎麼辦?還要多久才會好?

適當照顧自己的情緒

晴媽的自責與擔憂情緒都是很常見的顏損父母心情,但是這麼大的壓力其實很容易讓父母耗竭,自身身心健康失調。因此在照顧孩子的路上,適當的情緒照顧顯得特別的重要。有兩種情緒是最容易出現的,在此特別列出讓大家辨識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類似的狀況?


  • 焦慮:容易緊張擔心、沒有安全感、心情不定、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容易疲倦、睡眠困擾等。

  • 憂鬱:心情低落、沮喪、絕望、空虛,對各種活動失去興趣、動作遲緩、睡眠或飲食狀況顯著改變。


出現焦慮或憂鬱情緒時,要如何自我照顧呢?

  1. 規律的飲食與睡眠-規律的飲食與睡眠可以建立基本的身體健康與心理上的穩定感,一旦身心狀況穩定,對於壓力的耐受度便會提高,因此在忙碌之餘,規定自己好好吃飯、好好睡覺是重要的功課。

  2. 保持社會聯繫-當越徬徨無助的時候,越需要看看人群、與其他人說說話,知道自己還是社會的一份子,知道自己不孤單、有人懂。把自己的擔心與壓力說出來,或是至少讓別人抱抱你、關心你,這樣通常可以走出煩憂。

  3. 擁有放鬆的方法-要找尋自己的紓壓管道,例如一些個人的興趣,可以暫時靜下心來、忘卻時間、脫離現實。有的人拼拼圖、有的人拈花惹草、有的人畫畫/閱讀、有的人喜歡激烈的運動流汗、有的人看電視追劇。這些放鬆通常不需要很長的時間,但可以讓人暫時抽離,轉換心情,是很重要的情緒保護。

  4. 尋求外部資源協助-允許自己有極限,適時讓其他資源協助自己,是很重要的。例如允許一些專業人員來當照顧孩子的幫手,或是與專業人員談談自己的困擾、安排一些親友幫忙自己家務、接受一些志工提供的喘息服務。「助人為快樂之本」,不用不好意思,當作是給其他人展現功夫的機會,也讓自己調整好狀態。很多走過來的顏損父母也在孩子長大後,熱心地到處協助其他有需要的顏損家庭呢!


建立家庭良好溝通

而夫妻二人身為照顧孩子最重要的隊友,可以如何溝通,互相支援,達成照顧任務呢?


1. 具體表達需求

有時候自己需要的幫忙和配偶以為的不一樣,因此夫妻時常彼此覺得自己有在付出,對方卻感受不到。練習明確表達自己的狀況,需要什麼幫忙,不用花時間再想為什麼對方不會主動,自己生悶氣。

  • 練習具體的就事情下指令:「我現在得先去忙xxx,你可以先去晾衣服嗎?」而不是指責性的說:「你沒看到我現在在忙xxx,你不能先去晾衣服嗎?」

  • 練習自我揭露「我現在很累了,如果你能幫我按摩一下,我會很高興」(讓對方了解自己,並說出具體需求)而非抱怨說「我這麼累,你還在那邊划手機好愜意阿」(對方被指責,但不確定可以做什麼)。

也許這樣的溝通一開始顯得很麻煩,也很花時間,但模式一旦培養好,彼此就會大大輕鬆。


2. 擁有共同的目標

良好團隊的特色通常是有一致的目標,因此夫妻間對於一些有關孩子的關鍵事情需要事前討論清楚,以下為一些例子,但實際上父母重視的面向可能不僅於此,需要父母討論確認:


關於治療的特殊考量:

醫療的選擇有哪些?不同方式各自的成功率和風險/副作用有哪些?幾歲開始適合治療?需時多久?治療後外觀會有多大改變?有沒有曾經治療過的案例可以了解?家庭可負擔的相關成本是什麼?要怎麼和孩子說明他的身體特徵?要怎麼和孩子說明治療相關的事?


關於日常照顧的特殊考量:

除了醫療外還有哪些方式可以幫助孩子?有沒有特別需要注意的地方,如什麼狀況需緊急就醫?關於整體的成長,有沒有什麼父母很在意的面向?要如何協助孩子達成?

當父母有共識之後,許多狀況的應變與處理就會很有效率,「夫妻同心,其利斷金」就是這個道理。


一點一點改變,建立良性循環

晴晴的媽媽歷經一段神經緊蹦又憂鬱的日子,家裡的氣氛也因為她而十分緊張。所幸在一次陽光基金會舉辦的家庭聯誼活動中,心理師介紹了許多情緒照顧的方法,而也她卸下心防分享了自己的狀況,令人意外的是,許多媽媽也回應說自己有過那樣的經驗,甚至爸爸們也都分享自己看似輕鬆的外表下,內心也是十分的擔憂與沉重。許多夫妻提醒了晴爸晴媽這是一個馬拉松,要保持耐力,也介紹很多協助的資源給他們,並與他們相約有時一起出遊放鬆一下。


晴爸晴媽很被其他家長的熱情感動,緊繃的心也慢慢放下。漸漸地他們在家裡有一些舒緩的心情可以做一些原本喜歡的事情,他們也練習好好與對方說話,彼此的互動變得良好,開始可以溝通一些關於治療與照顧的觀念。在一陣忙亂後,家庭生活中於比較上軌道了。晴媽也發現,夫妻自身狀況好了以後,孩子的情緒比較穩定,也比較好帶,這真是一個讓人開心的良性循環阿!


Tips:

  1. 父母可以檢查自己是否常有自責或是擔憂的心情,可以藉由規律飲食、與人連結、適當放鬆、尋求協助來改善。

  2. 父母雙方需要練習表達自己的需要,建立共同的目標,才能成為彼此有力的後盾。

  3. 改變可能不容易,從一小步一小步開始,漸漸會發現自己改變了,家庭氣氛也改變了。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