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

遇到外表不同的人,孩子反應太大? 五個步驟教孩子與不一樣的人互動

牛慕慈 陽光基金會諮商心理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服務外表與眾不同的朋友時,我常聽到他們說:「平常出門,我最怕的就是遇到小朋友!他們的反應都好直接~」


身為一個媽媽,我完全可以理解這種狀況。小孩子的好奇心很重,尤其是幼兒園或小學低年級的孩子,觀察力很敏銳,又常常口無遮攔。公共場所真的有時會遇到小朋友大聲說:「媽媽你看!那個阿姨怎麼臉上黑黑的?」「阿嬤!叔叔為什麼頭髮這麼少?」這一類的話。遇到這種情況,不但被點到的當事人很尷尬,家長也覺得很不好意思。家長可以如何處理這種狀況呢?


現場處理:

建議用比較平常的方式,簡單回應,讓這件事儘快結束。您可以簡單的用二步驟回應:


1. 簡短說明:

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解釋狀況,「我想他可能是受傷或生病了,像你身上也有一塊疤」「有的人生下來就有這個胎記。像妳身上也有一顆痣 (如果有的話可以舉)」,「有的人頭髮比較黑、有的比較白;有的人頭髮比較多、也有的比較少。」、「有的人出生的時候臉上就黑黑的,像我們家弟弟生下來是屁股青青的。」


2. 引導合宜行為:

「你如果想要多認識阿姨,你可以跟他微笑~」(給予行動方案)、「你觀察很仔細,其實每個人都有些不一樣。那你有沒有注意到,這裡有幾個人戴眼鏡?」(協助轉移焦點)


通常孩子的注意力很短,這樣的回應就可以滿足他們了。注意不要強制孩子住口或是責備、講大道理,反而讓場面更難堪、或是讓孩子對外表不同的人產生反感。



事後討論

在親子私下的時間,家長可以跟孩子多做這三個步驟,讓孩子學會合適的社會禮儀,未來能更合宜的與外表不一樣的人互動。


1. 同理孩子行為:

試著說出孩子言語背後的感受,讓他覺得被理解。「你覺得叔叔頭髮少,很特別嗎?」、「你沒見過臉上黑黑的人,覺得很好奇嗎?」(除非孩子主動說出害怕、奇怪、恐怖這些感覺,否則不要用負面的感受來同理孩子,避免建立負面的暗示)


2. 嘗試換位思考:

可以請孩子思考「如果有人突然大聲的講你的事情,你會覺得怎麼樣?」(讓孩子思考自己行為的後果)、「不知道叔叔喜不喜歡他的頭髮少。你覺得他會想要你一直問這件事嗎?」(增加孩子的同理心)、「如果不認識的人一直看著媽媽,我會覺得蠻害羞的。你呢?」(家長示範當事人可能的感受)。但注意避免預設外貌不同者是「自卑」、「討厭自己的不一樣」這些立場,以免反而建立孩子的刻板印象。


3. 練習合適的行為。

與孩子一起思考下一次遇到引起自己注意的人可以怎麼做,並且用遊戲的方式實地演練。甚至是發明一些簡單的代號,做為未來互相提醒的暗號。例如:

A. 小聲問。父母可以和孩子練習甚麼叫做大聲問,什麼叫小聲問。孩子大聲問的時候,父母可以有兩種反應:一種是「你大聲問,我聽得好清楚喔!」,另一種是「唉喲!這是秘密,要小聲問才行」。前者代表可以大聲,後者代表要調整音量。孩子小聲問的時候,父母可以說「我聽不清楚,可以大聲說嗎!」,或是「喔!這個聲音只有我聽得到,好棒!」。前者代表應該大聲,後者代表適合小聲。然後爸媽可以請孩子練習不同種的大聲和小聲的音量,孩子在當中也學會行為控制。以後當父母認為孩子應當私下小聲地詢問時,就可以及時提醒了。

B. 輕輕看。對於外表不同的人,孩子最容易出現行為的就是緊盯著看。父母可以和孩子玩遊戲:一個當看人的、一個當被看的,練習看著對方眼睛不離開,實驗數到10、數到5、和數到2三種情況。然後由被看的人說說感覺怎麼樣?實驗到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情況(通常數到5可以同時讓被看和看人的雙方接受),那之後孩子對於好奇的人就可以這樣看。

C. 點點頭。可以主動對自己好奇的對象點頭微笑。家長可以和孩子練習互相看,然後由一方先微笑,另一方也微笑。然後一方可以先說:「Hello~你好!」或是「早安!您好嗎?」練習一個友善的互動問候過程。


這樣子互動式的練習,讓父母禮儀教育的過程變得有趣,孩子也能夠更實際的體會到要如何做?可能有什麼後果?更理解互動雙方的感受。


要讓孩子成為一個更能包容不同、有彈性的人,父母平常心、開放的討論態度是很重要的。以上兩個現場處理、三個事後討論的步驟,可以讓您有具體方向。若您想要與孩子有更豐富的討論,使用繪本也是一個很棒的方法,歡迎參考以下資訊。



186 次查看0 則留言

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