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

入學前後不煩惱:父母協助小一新生適應學校生活的秘訣

陽光基金會諮商心理師 牛慕慈

專案經理 賴秀雯



開學約一個月了,小一新生適應學校生活得如何呢?

許多父母看著第一次踏國小校園的孩子,除了欣慰孩子的成長,但也免不了擔心孩子與幼兒園不同的小學生活,可以順利學習嗎?是否有好人緣?是否會因為外觀的不同而遭遇霸凌?

陽光參考過往與老師互動的經驗,整理父母如何協助孩子適應學校生活的關鍵技巧供您參考,一起陪伴孩子邁向獨立的學習生活!


協助小一新生適應學校生活的秘訣包括:


建立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習慣

對老師來說,國小低年級的學習重點是建立好的自立生活與學習習慣,有三個重點:

1. 學習時間規則:上學準時、下課時間結束前回到教室、換科任教室時能準時抵達、下課時喝水上廁所/上課時儘量不上廁所。

2. 辨認與記憶位置:知道不同課堂的位置、抵達路徑與所需的時間。

3. 物品管理:攜帶每日所需學用品上學、擺放於正確位置、整理自己的置物空間、科任課時攜帶齊全學用品至教室上課。

 

    過去的教育重視考試或作業的成績,而現在老師會將上課準時、備齊物品等等的學習態度、行為列入計分項目,因此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說,能夠做到這些要求一方面得到老師的讚美、另一方面也直接得到了分數的獎勵,可以增加他們的自信心。


孩子的學習態度與家庭教育密切相關

許多學習態度的表現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譬如孩子遲到或者沒吃早餐上學,時常是因為家長本身晚起/沒替孩子準備早餐造成。如果孩子上學遲到,早上沒有時間好好與父母道別、肚子飢餓、一到學校就覺得自己要被老師罵了、或者自責,自然就沒有穩定的身心狀態來準備學習,在學校的這一整天可能許多事情都會不太順利。因此,可以協助孩子

  1. 調整孩子的作息,盡量讓他們早睡早起。

2. 前一晚預先準備好上學所需的物品。

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在校園中更順利地適應。


不用成績建立孩子的自信

不同年紀的學習特色可能適合不同特質的孩子,以成績來建立孩子的自信會有許多風險!舉例來說,學習注音需要的是辨認聲音與結合聲韻的能力,而學習國字需要的卻是圖像觀察與記憶的能力。一個孩子可能注音學得很快很好、國字卻不然。到了國小中高年級,學習的難度變大,表現又是另一回事。而小學時代的學習比較需要記憶力,國中時代邏輯推理的比重則越來越重,所以時常見到國小與國中時成績好的學生是不太相同的人!家長與其把焦點放在成績,不如放在學習態度的建立。有好的學習方法與習慣,孩子自然會逐漸找到綻放自己才能的領域:


低年級建議建立的學習習慣

1.     養成先完成作業再玩樂的習慣。

2.     養成複習作業的習慣。

3.     約定好固定擺放給家長閱讀/簽名資料的位置,以及讓父母核對作業的時間

父母即使工作忙碌,每日若能透過核對作業,了解教學進度、孩子學習的狀況,這些陪伴對孩子來說會有一種被重視的感受,孩子的學習效果一定更好,也更能培養在家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好的品格創造好的人際關係

    很多父母會擔心孩子在學校是否順利交朋友、是否有好人緣?是否被霸凌?其實在低年級階段,人際互動還不那麼複雜,老師也都一直在班上看著學生,霸凌的狀況比較少見,倒是孩子的生活習慣與品格會比較直接的影響到人際關係。舉例來說:一個總是髒兮兮、有怪味,或者喜歡插嘴、不聽人說話、靜不下來常常影響團體秩序的孩子,抑或是衝突發生時容易動手動腳的孩子,大家很可能較不會想靠近他。

家長可以透過引導孩子改善生活習慣和品格來促進人際關係。例如:

  1. 教導孩子保持個人衛生

  2. 鼓勵孩子與人互動時,留意禮貌與尊重

  3. 在衝突發生時,引導他們向老師尋求幫助,而非自行攻擊回應。

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友誼和社交能力。


給予孩子嘗試的空間

    不少父母對於孩子遇到的學習狀況容易感到焦慮,希望趕快處理改善。其實就像成人一樣,有的人適應環境快、有的人則很慢熟;有的人在交友上是屬於自然熟、有的人是日久見真情,其實也是要讓孩子有空間去小社會裡面發展自己。孩子在學校遇到挫折,家長不用急著幫他移除障礙,陪著他去感受當中的困難,一起走過困難並且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也許才是最棒的協助。


創造親師合作的信任關係

    雖然班級學生數下降,但教學變得複雜且學生差異大,老師比過往要承擔更多學校行政與教學的壓力,因此,與老師建立同盟的夥伴關係,是協助孩子適應最好的方法。

1. 信任與肯定

   有句話說「好老師也是家長寵出來的」,當家長信任並肯定老師的努力,老師就能更有信心嘗試新的教學方式、經營班級的正向學習氛圍等有助於孩子學習與適應的良好環境。

2. 溝通與尊重

   當家長若與老師有不同意見,可以透過積極溝通來解決,有時候家長對於孩子某個情況很擔心,但是與老師溝通卻被回應還好、可以再觀察,此時家長不妨也聽聽老師的看法、相信老師的專業,老師多年觀察不同世代學生的豐富經驗,也能為我們帶來新的觀點。



善用學校與社區的支持資源

    孩子如果有生理疾病(如先天顏損),或有學習障礙、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情緒障礙等狀況,老師會依照孩子身心狀況、班級適應、學習狀況來建議家長為有需要的孩子申請特教評估,評估有需求者,就會有特殊教育資源的協助,越早介入,通常效果越好、需要協助的時間也越短期。

    而針對外觀有疤痕或胎記的孩子,更可以運用陽光基金會的就學服務,透過社工與您討論孩子的入學預備、實際進到校園宣導,讓學校、師生對孩子的外觀狀況有更多的認識與理解,學習與外觀不同的孩子相處,建立友善與支持的校園環境。


    若家長與老師能合作共同成為孩子的後盾,不僅能夠幫助孩子在學校生活中更好地適應,也能迎接未來的每一步挑戰。

一個孩子的茁壯需要一整個村子來守護,為了孩子,大家都要不斷的學習與改變!


34 次查看0 則留言

تعليقات


bottom of page